首页 >> 产业信息 >>国内 >> 直播电商:需要理性的不仅是消费者
详细内容

直播电商:需要理性的不仅是消费者

时间:2021-06-02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广州日报

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网购消费提醒,提醒广大消费者避开“套路”,做到理性消费。数据显示,2020年,广州市市场监管系统接收处理网购类投诉举报工单43.17万件,占工单总量的56.70%;2021年1月至4月,网购类投诉举报工单10.72万件,占投诉举报工单量的一半。

正如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,网购消费要做到理性消费。其实,不仅是消费者,直播带货的组织者、主播、平台、监管部门都要回归理性,用更理性、更务实的态度对待直播电商这个新模式、新业态。

对直播电商来说,保持理性相当重要。不少带货主播还以“路边摊心态”从事这一职业,吆喝着把货卖出去、钱赚到手就算了。行业发展到今天,主播还用这种心态做事,是很有问题的。最近,有不少头部主播“翻车”,在直播间售卖孬货、假货,引发消费者不满,值得关注。线上与线下销售,只不过是形式不同,但核心理念并无差别,守法经营、诚信经营永远是商业活动的底线逻辑。行业越是红火,越要保持这种理性。

对消费者来说,进入带货直播间,很容易失去理智。或因喜欢网红主播而为偶像埋单,或被直播间氛围所感染而冲动消费,或受“超优惠”“秒杀价”诱导而盲目下单。而对直播间人气是否为“气氛组”、所谓网红或爆款产品是否存在“三无”问题、产品售后服务有没有保障、维权渠道是否畅通等重要细节视而不见。待到收到货不对板或假冒伪劣产品之后,再花时间及精力去理论,等于又投入了额外成本。消费决策之前多一点理性,事后就能少吃一点后悔药。

对于监管部门来说,随着商业形态改变,线下监管业务萎缩,线上监管需求量大增,因此可以考虑把更多注意力投入到直播电商、网络购物监管上来。可能的话,要打提前量,对直播带货过程进行监督,以期及时发现违规违法问题,责令平台、商家、主播及时整改。事前预防、事中监督,总比事后救济来得更加经济。监管力量全覆盖也许有难度,但对一些大平台、大主播进行实时监督相信还是可以做到的,至少是一个努力方向。



seo seo